犬隻攻擊行為治療與介入
(特別鳴謝:會思考的狗寵物行為訓練矯正工作室 友情借出圖片)
除了有部份特定犬種因以前功能上和繁殖後基因帶有較重的鬥犬天性外,絕絕絕大部份動物的攻擊行為都來自於焦慮或驚慌。 在香港基本上格鬥犬隻都被禁止或需要領有牌照才能飼養,所以此部份不談。

動物在遇到負面情緒或焦慮的情況下,一般會做的選擇有兩樣: Fight (攻擊) 與 Flight (逃跑)。這兩種是最直接而且最有效的方式,讓焦慮來源與自己的距離拉遠的手法。
有部份狗本能反應較差或因過往經驗所影響,在面對壓力的時候會顯得不知所措,因而會做出 Freeze (定格) 的行為,感覺就好像躲在一旁無助地祈禱希望對方可以看自己不到或盡快離開。最終目的同樣是希望可以遠離焦慮來源。
還有一種比較懂得懂理壓力焦慮的,會選擇做一些緩和 (Fiddle)。他們可能會做出各式不同的奇怪行為,甚至討好對方 (appeasement)。跟據著名行為學家 Dr. Jame O'heare appeasement 其實最終目的不在討好對方,而是希望對方快快手搞定盡快離開自己。但 fiddling 就是一般人常說的轉移行為 (displacement behaviour) 或 安定訊號 (Calming Signal) 之類,是一個自行減壓的防護機制。
這四種方式沒有程度之分,但一般會被主人留意到甚至重視的就只有攻擊的時候。其他的情況一般都是被忽略,有時候會忽略到一個點就是狗再無他選,唯有開咬。
至於一般引發動物感到焦慮或不安的情況,大致有以下這堆:
護食﹑護物﹑護地方﹑護主人;對人﹑狗﹑聲音﹑物件﹑突然移動等等的情況敏感害怕;身體接觸﹑日常護理忍耐性低;同性別之間的打鬥 (或可視為爭奪資源;與護物類近)等等…
一般如果能察覺狗狗對某些情景會顯得不安,最好盡快處理背後情緒或引導他們以 fiddling 的方式自行解決。當然最好是讓他們不再為相關情景感到緊張害怕。

動物都有兩組神經系統,一組是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專門處理與壓力或反抗或激動相關的功能;另一組是 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是處理比較放鬆的情況用的。一個正常的動物個體,理應是兩邊都在平衡的狀態,偶爾會爆發一下活動一下,偶爾亦能放鬆,這個是最理想的情況。
動物個體在每次被過份刺激後,身體基本大都以 SNS 那邊做主導,所以變相地 PNS 的作用就減少了;而且一失衡後,需要回復的時間很長,長久失衡會引致別的問題。
一般長期緊張的狗,基本上是睡眠不安穩﹑進食胃口不佳﹑完全沒有玩耍的意欲的。一般狗在過份緊張的狀態下會完全不吃,這也就是 SNS 在搞的鬼。因為打鬥或逃跑前不能花多餘的能量去進食和做消化,所以身體損擇不進食。

台灣 Cindy 大師將情緒簡化整理成紅綠燈三種級別,真的很簡單。
綠就是最放鬆的狀態,可以正常思考﹑學習;黃就是開始緊張不安的狀況,勉強還可以思考和作有限度學習;而紅就完全失去理智什麼也聽不進了。
一般常規帶攻擊的狗,都是在黃跟紅區的邊緣,一點點風吹草動就爆發了。面對狀態如此的狗,如果單靠訓練去處理的話,要非常小心和緩慢,因為有時候差一點點把他們推到紅區就回不去了。因為大部份訓練處理的狗都在黃紅邊界開始,所以初期學習非常緩慢;但一旦過去了,就會進步神速,也會明顯看到狗狗放鬆的時間和狀況多了。這就是訓練師做攻擊個案最大的難題:客人很想盡快看到改變,但狗真的起步很慢而且也要很小心。
至於起步點太過接近紅區的狗,一般都是可以用外在的東西讓他們抒緩一下;更嚴重的就要請獸醫行為學家出手了,目的也是讓狗的初始狀態穩定一點才能開始訓練。
有部份訓練師利用洪水法,讓狗狗長期處於紅區然後不能抒緩的狀態,最後狗會因為身心俱疲與自我防護的關係,大腦把大部份對外界的反應都關掉了,好像沒有學術名稱,一般都會稱為 Shut Down。狗隻 shut down 後看似很平靜,但整隻就會變得呆滯﹑反應慢而且不太敢動。不停讓一隻狗 shut down 的確可以讓他得到 習得性無助 的成就,但你也就失去了一隻身心健康的小狗,從此再回不去了。
快與慢也是主人的選擇。但在選擇做任何方式之前,請好好考慮你需要的是什麼,和你期望的是什麼。
不要小看狗狗每一個表達,有時候往往都是因為主人一直的忽略而最終引致難以收拾的情況。對人對狗也是很痛苦的事。
最後,順帶一提做攻擊個案的重點,除了訓練外,最重要就是環境管理 management。管理的目的很明確:
-盡可能令攻擊/受傷的機會減至零
-盡可能減少狗在有問題的情境不停重覆
-盡可能給予正面的經驗給狗狗
沒有 management 的訓練與治療,基本什麼都不是。因為你這邊告訴他不用怕,然後等一下他又需要面對怕得要死的情境,沒有用的。
共勉之。